第21章 峰回路转
上回说到,陈凯在翻阅了有关“**夫谍报小组”的全部档案后,特别是在了解了郑永兴、章汉文他们开展情报工作的经历后,受到了极大震撼,内心久久不能平静。
陈凯觉得自己能够从日本特务机关的魔爪中逃出来,最应该感谢的就是赵天乐、郑永兴他们,正是他们以自己的暴露和牺牲,才换来了自己脱离危险,到达了苏联。
此时的陈凯已经暗下决心,自己应当像赵乐天、郑永兴、章汉文他们那样,生命不息,战斗不止,要肩负起“**夫谍报小组”的使命,去完成他们没有完成的任务,尤其是他渴望重返齐齐哈尔,找到郑永兴牺牲前藏匿起来的那些重要情报。
在接下来的特工训练中,陈凯异常的认真刻苦。他沉默寡言,把自己当作了情报战线上的一名新兵,天天沉浸在各种训练之中,不断锤炼自己的意志品质,丰富自己的特工技能。
当然,苏军情报教官对陈凯的要求也非常的严格,一些情报教官看到陈凯在训练中几乎到了忘我的程度,也被他顽强的意志和精神所打动,纷纷把自己的情报工作经验和特殊技能全部传授给了他。
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而又艰苦的培训,陈凯如脱胎换骨一般,整个人长得结实了,也更加老练成熟了。
除此之外,陈凯在擒拿格斗、化妆伪装、收发报务、驾驶坦克、汽车、摩托车,各种枪械使用、爆炸物的制作及射击等方面,那也是十八般武艺,样样精通,且样样考核优秀,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全能特工的标准和要求。
苏军情报教官组组长安德烈上校是一位资深的情报员,特工理论和实战经验非常丰富,特别是特工技能超群,能够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,安然脱身。他有一项无人能及的绝活,就是易容术,其设计制作的假面具令人真假难辨。而经他一手培训出来的苏联、中国、**的情报员更是高达数百名。
安德烈上校对陈凯非常的欣赏,认为他身上有一股子超级特工的潜质,是参训的中国情报员当中不可多得的情报精英人才,将来必将成为一把锋利的尖刀,直插日伪军的心脏。
安德烈上校把陈凯当作了自己最信赖、最得意的弟子,单独向他传授了一些自己掌握的特工绝活,特别是紧急关头的易容术、脱险术、防身术、诈死术等等,这让陈凯受益匪浅,练就了一身过硬的特工本领。
“陈凯同志,你是我教过的所有学生中,最为智慧、最为用功、进步最快的情报员。从你的身上,我看到了情报工作的希望。”安德烈上校毫不吝啬对陈凯的溢美之词。
“多谢教官的夸奖。其实,我做的还很不够,比起那些英勇牺牲的情报先辈,我还差得很远,今后也会面临许多从未见过的新情况、新问题,到时候我还会向教官请教的。”陈凯非常谦虚地说道。
因为在陈凯看来,从来就没有天下无敌的特工,特工本领再强,也是人而不是神,在现实中不可能包罗万象,更不可能做到无所不能。尤其是也随时随地都面临着身份暴露乃至牺牲的危险。
“是的,陈凯同志,你理解的很对。在情报战场上,既有以往的经验可供借鉴,但也没有现成的模板可供套用。因为每一个谍战场景都是不一样的,你所面对的对手的智慧、能力及周边环境也都不一样,你必须时刻保持清醒。特工训练的目的,是积累经验,掌握要领,遇事能够做出快速反应,迅速处置任何突发事件。而这一切,都需要靠你在今后的特工实战中去摸索、去领悟、去积累。”安德烈上校拍了拍陈凯的肩膀说道。
“是,教官。”陈凯挺胸抬头,立正答道。
陈凯经过这次高级培训后,因各项考成绩优秀,受到苏军情报高官的赏识,暂时留在了苏联远东情报局工作。因为他曾在哈尔滨、齐齐哈尔、佳木斯等地开展情报工作,又精通俄语、日语,很快就成为了远东情报局的一名高级情报分析员。
整理、归纳、分析海量的情报是非常枯燥的一件事。但是陈凯却似乎对这些情报情有独钟。他一头扎进情报信息堆里,从每天接收到的数千份情报中,拨茧抽丝,寻找其中最有价值的情报。
陈凯从事情报分析的悟性还是很高的,经常会从一些看似不起眼的情报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,然后去和苏军的情报高官一起分析、讨论、研判,由此使得他越发得到历练,情报工作经验更加丰富。
1943年,成立24年的共产国际,由于实行高度集中的指令模式,已无法适应各国革命差异化的需求。斯大林明确指出,各国**应从“看莫斯科”转向独立分析本国实际。
在这种情况下,共产国际宣布解散,所属的中国支队情报工作也失去了方向。再加上之前中国支队在哈尔滨、齐齐哈尔、佳木斯等地的情报站,均遭到了日伪宪特的破坏,陈凯就像一个失去了组织的“孤儿”一般,一下子陷入了迷茫状态。
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,陈凯不知道自己下一步的任务是什么?而他渴望重回齐齐哈尔寻找郑永兴藏匿情报的事情,也再也没有人提及过。
陈凯作为一名情报员,向来接受的是情报部门下达的指令,他当然不清楚、不知道共产国际解散的真实原因,他只能一个人去思考这个问题,在反法西斯战争最为关键的时刻,共产国际为何要解散?
陈凯虽然有些迷茫,但并没有消沉下去。他一边埋头工作,一边密切关注中国的抗战形势。他从苏联的报纸、电台广播中获知延安方面正领导着八路军、新四军及东北抗联抗战开展游击战,也知晓了八路军、新四军在抗日战场上所取得的重要战果。他甚至在想,有没有可能去延安或者东北,直接参与对日情报斗争呢?
此时,在苏联,知道陈凯真实身份的人并不多,他在耐心地等待机会。
很快,这个机会来了。
一位**要员在苏联参加完一个重要的会议后准备返回延安,向苏联方面提出需要一名在苏联培训过的情报和安全人员随行,回去后帮助培训延安的情报人员。
苏联方面同意了这位**要员的请求,让远东情报局从培训过的中国情报员中挑选人选。而这个任务最终落到了安德烈上校的头上。
在安德烈上校看来,最佳的人选莫过于陈凯,但是陈凯是这批学员中最优秀的,他实在有些不舍。不过,经过权衡,安德烈上校最终还是从大局考虑,向**要员推荐了陈凯。
当安德烈上校通知陈凯,准备跟随**要员返回延安时,陈凯激动的跳起来,拥抱了安德烈上校,一个劲地说:“谢谢教官,谢谢教官。”
就这样,陈凯随着这位**要员,辗转多地,来到了他向往已久的延安。
在返回延安的路上,陈凯发挥特长,尽职尽责,深得**要员的信任。
在延安,按照程序,陈凯接受了组织上的审查,也参加了各种作风教育,让他对抗日有了全新的认识,也更加坚定了信心。
那么,陈凯又是如何奉命重返东北的呢?咱们下回接着说……
